黄栀--染料的故事
在古代,栀子是秦汉以前应用最广的黄色染料,栀子的果实中含有酮物质栀子黄素,还有藏红花素等,用于染黄的物质为藏红花酸。《汉官仪》记有:“染园出栀、茜,供染御服。”说明当时染最高级的服装用栀子。古代用酸性来控制栀子染黄的深浅,欲得深黄色,则增加染中醋的用量。用栀子浸液可以直接染织物成鲜艳的黄色,工艺简单,汉马王堆出土的染织品的黄色就是以栀子染色获得的。
除了作为染料之外,还作为食品色素,传遍大江南北的《舌尖上的中国》就有介绍的崇义九层皮,其中一层黄色就是为黄栀来当染料的。
崇义九层皮以崇义君子谷旁边的上堡梯田高山大米为主要原料,经磨浆、生态植物着色一层层添加蒸制而成。具有色泽鲜嫩,香韧可口,营养丰富特点,是崇义群众逢年过节和款待宾客及建房、农忙“送茶”的传统美食。
崇义九层皮有着层层分明的米浆皮,自然丰富的色彩,由绿、红、黄、白四色。四色寓意“春夏秋冬”,分别代表环保希望、火红幸福、丰收喜庆、善良纯朴,层层相叠制成九层,包涵来自客家梯田,祝福和期盼步步高,层楼更上的含义。
绿色,把韭菜切碎;红色,苋菜切小段,加适量的清水煮开,小火再煮几分钟,煮出红色的汁液,把苋菜汁过滤,只取汁水备用;黄色,黄栀子用开水浸泡,分别放入石磨和大米一起磨成浆汁;白色,大米磨浆;绿、红、黄、白四色分别装盆备用。
磨出来的米浆要有一点厚,又要会流动。把锅里水烧开,在簸箕里舀入两勺白色米浆,晃匀,铺满底部,然后放入烧开的水中,转中火,水面不要使劲沸腾,一层凝固以后取浇另外一层,每层都要晃匀,铺满底部,色的顺序分别为白、绿、黄、白、红、绿、黄、白、红这样色彩上比较分明。反复九次,滴入几滴食用油,这样才能层层起皮,富有光泽。

栀子花的花语:坚强、永恒的爱,一生的守候
《栀子》
栀子比众木,人间诚未多。于身色有用,与道气伤和。
红取风霜实,青看雨露柯。无情移得汝,贵在映江波
杜甫曾以栀子花自比,哪怕孤芳自赏也不可丢弃气节! 此花代表着一个人的执着于专一。大概是因为栀子从冬季开始孕育花苞,直到近夏至才会绽放,含苞期愈长,清芬愈久远;栀子树的叶,也是经年在风霜雪雨中翠绿不凋。
于是,虽然是看似不经意的绽放,却是经历了长久的努力与坚持。许多女孩喜欢栀子花,就是因为喜欢它的长久如一和对自己的不离不弃。
黄栀的药用价值
可解毒,止痛,祛瘀,利湿,消肿,消炎解热,清热凉血,泻火除烦;用于感冒发热,牙痛,淋病,细菌性痢疾,鼻血,吐血,胃炎,食道炎闭合性软组织损伤,目赤,便血,热毒疮伤等症。
禁忌:脾胃虚弱,大便泄泻,心肺虚寒无热者不宜用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