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人笔下的仙人遗物
宋代诗人王安石曾写过“瑶池仙子宴流霞,醉里遗簪幻作花。万斛浓香山麝馥,随风吹落到君家。”其中所形容的被仙女遗忘的簪子化成的花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花——玉簪。
玉簪传说
1.玉簪传说
纣王有个妃子喜爱白花(普玉簪遍为白花,君子谷的为紫色),白花之中最爱是玉簪花。一年,这个妃子怀孕了,临产前一天,孩子生不下来。皇宫里的人心急火燎,谁也没有办法,这个妃子知道自己性命难保,便让宫女端来玉簪花。宫女来到花园里,玉簪花没有一朵盛开的,只能端一盆含苞欲放的端到妃子床前,妃子见花未开便流下泪来,说道:“洁白如玉的花,只有你与我终身相伴,今天就要死别,这是最后相见!”话音刚落,只听‘沙沙’声,玉簪花都开了。接着‘哇’的一声啼哭,婴儿也生下来了。
喜讯传到纣王那里。他听说是玉簪花催的孩子降生,便说:“那不是催生草吗?” 消息从宫里传出来,难产的妇女也用玉簪花催生,果然灵验。因此,玉簪花又名催生草。
2. 贺知章与玉簪花
唐代诗人贺知章,年逾86岁告老还乡。途中,孙女白萼被山匪抢走。老人伤痛不已,火移小肠,热结膀胱,导致小腹胀痛,尿道阻塞不通,憋得疼痛难忍。这天,他正拿着老伴遗下的白玉簪伤心落泪,突然玉簪滑落,就在这滑落的地方,一丛比手掌大的卵形叶片中,开出一朵白色的簪形花。他长叹一声:“红尘已破.且随亲人去也!”就俯下身子,摘下花来吃了。吃完后拖着沉重的脚步,朝河边走去。想不到,半路上腹中突然咕噜作响,随着一阵疼痛,小便喷声而出,腹胀顿消,病去神清。
他返身回去,连根刨出那丛玉簪形花,栽到庭院,把白花当成亲人,朝夕相伴,并起名叫玉簪花。
玉簪之所以叫玉簪
玉簪”的叫法缘由:花葶高40-80厘米,直立或少许弯曲,顶部开几朵至十几朵花,筒状漏斗形,有紫色或白色,幽香四溢。白花的玉簪花苞更是娇莹如玉,状似古人的头簪,所以便称作“玉簪”。
因其花苞质地娇莹如玉,状似头簪而得名。碧叶莹润,清秀挺拔,花色如玉,幽香四溢,是中国著名的传统香花,深受人们喜爱。
即使不生花朵,玉簪们的叶子很有观赏价值,近似心形,有着抚媚的弧形叶脉。玉簪有许许多多的园艺品种,都是从叶子入手的,比如各种花叶玉簪,还弄出了圆叶的、螺旋叶的玉簪...
栽培注意事项:
1、不耐干旱,生长起要注意浇水,长期干旱或过于干燥的环境容易叶片发黄。
2、忌积水。如果浇水过量又排水不畅,根系容易因缺氧而腐烂。
3、玉簪对肥料需求不多,水肥都要适量。
4、忌阳光直射。可室内栽培,有明亮的散射光即可。


